記者黃佩君/台北報導

經濟部今宣佈閉鎖型公司9月4日正式上路,且20日已低調公布辦法規範勞務、信用入股上限,實收資本額3000萬以下可達50%,以上公司則為25%,未來「人才」值半間公司不是夢。但新創業者仍批評上限太低,政府心態過度官僚守舊,強調應效法國外不設上限;而經部則指若未設上限,公司治理恐將一團混亂。

立院6月通過公司法「閉鎖型公司」專章,股東人數50人以下的股份有限公司將可適用,不但可發行無面額股票、複數表決權特別股,更可以技術、勞務或信用入股;這些措施有利創業團隊維持主導權,避免被外部資金稀釋股權,勞務入股更被視為「人才抵股」,有利公司創業階段經營。

但「人才抵股」台灣官方設上限,卻遭新創業者批評心態守舊。經部20日公佈「公司法第三百五十六條之三第二項之一定比例」,規定閉鎖型公司實收資本額在3000萬以下者,以勞務、信用入股上限不得超過發行股份總數的50%;而資本額在3000萬以上者,不得超過25%。

但儘管已較之前法規大幅鬆綁,新創業者依舊感到不滿。數位文化協會執行長徐挺耀就撰文批評,等於是在高速公路上「加上速限50」;新創業者也批評加上限「這個法基本上就沒用了」,因為包括星、美、港等大部分都未對勞務入股設上限,台灣設3000萬門檻才開放到50%已經很少,一旦超過就要劇降至25%,「但100萬美金根本只是基本門檻」,創業者還是會去其他地方開公司,痛批政府心態過度官僚守舊。

經濟部表示,7月24日已舉行說明會與業者溝通,針對勞務及信用出資比例經交換意見取得共識,並非主管機關自行訂定。

但另方面,經部內部也對此法大吐苦水,槓上主導的行政院,強調政委蔡玉玲只顧開放,卻未想到將為監管公司治理及課稅增添難度。經部抱怨,台灣與其他國家國情不同,勞務、信用入股開放到50%已經很多,而且免鑑價,未來虛增資本額狀況恐會非常嚴重,將造成不少糾紛。

另一方面,對勞務及信用入股免鑑價卻要驗資,等於完全仰賴會計師事務所背書,經部內部私下表示「會計業界反彈很大」;且現在還未正式與財部確認如何課稅,「未來稅恐怕也很重,將失去意義」。

經部強調,閉鎖型公司不只適用新創業者,也適用於傳統中小企業;台灣小型家族企業眾多,此法若未定勞務及技術入股上限,「未來不知道有多少小企業,會因此演出鄉土劇式的公司糾紛」。

新聞來源 自由時報 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business/breakingnews/1426037